幾天前的一件偶發事件
讓我們的成員無不感到力不從心
一個還有機會救治的年輕生命
卻因為家人的拒絕治療而提早走到生命終點
原因只有單純母親說的"沒錢"嗎?
就像造成分手的理由一樣
不會只有單一個原因!!
給予治療很簡單
該插的大大小小管子頂多30分鐘就可搞定
全部移除頂多3分鐘搞定
但接下來呢?
該治療的對象是誰?
該面對未來的是誰?
一直製造痛苦的是誰?
我們解決了什麼問題?
應該是以疾病為導向? 病患為導向?
還是家人為導向?
積極的無所做為
積極的退縮, Withhold, Withdrawl
其實醫療人員需要的心理建設更大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反正就是拼看看
明知可為而不為之, 這個心理障礙則需要好好的跨越過去
前陣子去參加"安寧緩和醫療"研討會
才知道所謂的安寧, 不是侷限在癌末的病人
安寧也能適用在外傷, 心衰竭, 肝衰竭, 腎衰竭, 漸凍人病患的照護
其實這商量的藝術
就是將家人及病患的自主性擺在第一位
"全家都說不想救了", 那醫生在堅持什麼?
積極的, 無所做為...
好好的接受: Death is part of life.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無為"不是不去做,而是做了能"放下"
果然!
回覆刪除馬上向前行XD
恭喜你到二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