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卿宏
全民健保造就大家對就醫方便性的高滿意度,健保局常奢言要確保與提升醫療品質,但健保以財務槓桿為操作最高原則的作為,卻與醫療品質的提升背道而馳,原因如下:
一、審查制度是不合理的黑箱作業,是威脅醫界的白色恐怖:動輒幾百上千份的抽審、申復與爭審,搞得醫院病歷室、保險組、醫務人員,甚至醫師人仰馬翻,浪費、消耗醫療體系服務病患的力量,每個月都要花幾天和健保局周旋,在有限的精力下,必定會傷害醫療服務的品質。
二、 健保局心中只有錢,而漠視患者安危:血尿患者追蹤時,做常規尿液檢查被認為沒有必要;七十歲的老太太做骨盆重建後,解尿困難,多住院四天直到安全無虞再回 家,健保局竟然不顧患者的憂慮、家屬的不安,甚至有醫療糾紛,硬要患者回家再到門診追蹤治療;陰道手術患者術後一個月,外陰部持續腫大疼痛,發燒、畏寒, 住院兩天,也被認為沒有必要;中風必須住院的病人,每個月都必須換醫院做復健,病人成人球。健保局就是用審查制度逼迫醫院和醫師趕病人!
.....
......
健保局骨子裡的醫療就只有財務,但是醫療水準與品質並不是錢可以估算;醫師非利益團體成員,爭的不是錢,爭的是一個理念,只為鞏固醫療品質與患者利益為所應為,健保局不應該口是心非,而是要提升審查品質,與醫界共同追求提升醫療品質。
(作者為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
會想轉貼這文章, 是因為昨晚和一位Propa談話後的有感而發
這Propa的家人, 因為右側漸進性的輕攤
跑到了所謂的醫學中心檢查
檢查結果是惡性腦瘤
刀是開了, 核磁共振(MRI)也做了, 但是請自費一次! why?
開刀前的MRI, 理所當然是健保給付
開刀後的MRI, "依條例"是得要下個月才能申報
如果家人想較快知道到開刀完幾天的癒合狀況
這個"想要", 是必須? 還是選擇性的需要?
你幫健保局省了錢, 後續的醫療風險健保局可不會幫你
術後的開刀復原狀況
除了臨床症狀的改變, 就得依賴影像醫學了
但是, 一個月內不能再度重複做?!
所以得要求家人自費做MRI!
Propa去電給健保局查詢這重複作MRI的indication(適應症)
結果是:"全權交給臨床醫師做決定, 有需要當然可以做!!"
Propa摸摸鼻子, 交出了現金替家人做了術後的MRI
因為, 他的業務範圍不是那家醫院
根本不認識那家醫院的任何醫師...
所以, 一切的一切都"照規定來"
如果角色換成一般的人呢?
結果會如何?
外傷性到院前死亡, 每個都"葉醫師"出動嗎?
上行下效, 上樑不正下樑歪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健保局之歌
回覆刪除棍~李良, 馬甲動北把你打, 書裡不理不打, 哈甲拿呀給油蝦...
事實是現在的台灣 山無陵, 江水竭, 冬雷震, 夏雨雪, 天地晦盲, 陰陽反背, 狗官在位, 家國將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