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不是米其林,米其林充其量只是法國觀而已。我們沒有必要複製一本米其林,卻需要有一個肯定廚師手藝、餐廳品質的評鑑制度,讓廚師這一行得到該有的 鼓勵和尊重;我們沒有必要開出一所所像藍帶那樣的國際學校在世界各地開分校宣揚美食文化,卻有必要讓年輕廚師的訓練養成有一個完整專業的過程。我們當然也 沒必要模仿抄襲法國的產地命名A.O.C.制度,卻不能沒有一套保護傳統產業地方物產的制度來面對全球化的挑戰。美食,在今日早就不僅僅是一種在地的生活 型態,更是建立國家文化主體的重要骨幹,也是文化輸出的主要產品。
《慢食:味覺藝術的巴黎筆記》
原文章作者: 謝忠道,果實出版社
台灣欠缺的兩大要素
回覆刪除1.生活質感
2.對專業的尊重
喜帖收到!
回覆刪除恭喜!!
已確定沒班,我會準時參加XD
是什麼讓你有感而發?
回覆刪除確實,米其林只是一本法國人的觀點所做的指南,
德國人也有屬於他們的指南—GM,
兩本在某些餐廳的評價就有所不同,
對我們而言,那只是一本減少我們誤觸地雷的手冊罷了,畢竟,好吃的感官不會差太多…